close
內容來自YAHOO新聞
中國文藝的網際網路「黃金時代」既有精品,但也泥沙俱下
以製作電視劇《北平無戰事》而聞名業界的製片人侯鴻亮在20日開幕的北京電視節目秋季交易會上遭遇「甜蜜的煩惱」。過去1個多月,他製作的新劇網路播放量刷新紀錄,《偽裝者》網播量超30億次,《琅琊榜》網播量超60億次,業界合作邀約無數,踏破門檻……
「觀眾的收視習慣發生了巨大改變,特別是年輕人只在網上看劇,而且樂意付費,互聯網成為衛星電視以外的又一顆『新星』,給了我們新平台、新方向。」侯鴻亮說。
中國互聯網資訊中心公布最新統計,到2015年6月,中國線民總數達6.68億,網路文學用戶有2.85億,網路視頻用戶4.61億。
電視劇網播量排行榜是2014年才興起的概念,如今榜上有名者也不都是《琅琊榜》這樣收視與口碑俱佳的作品,也有一些因為鏡頭過於暴露、特效粗製濫造、改編未忠實原著等,而引發觀眾批評。
在網路影視作品的上游,是海量的網路文學創作。從1998年中國網路小說「第一人」蔡智恒推出《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算起,不到20年,中國網路文學創作數量井噴,這種起初只為消遣時間的速食式寫作和閱讀,既有精品,但也泥沙俱下。
中國作家協會網路文學專家馬季介紹,目前國內網站簽約及推薦作家約有200萬人,還有超過2000萬人是網上註冊但未簽約的,加上不定期在網上寫短文、發段子的,網路寫手可能超過5000萬人次。作品數量也同樣驚人,每年在網上更新的連載小說數量就達10萬多部。
經過10多年積累,如今在大型文學網站上,「穿越體」、「架空體」、「玄幻體」、「仙俠體」層出不窮,加上衍生出的「同人誌」(愛好者續寫作品)構成巨大的版權庫存,令人歎為觀止。這當中不乏《悟空傳》、《新宋》、《誅仙》等在創作初期就膾炙人口的作品。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認為,不能倉促要求網路文學中能誕生出《紅樓夢》《三國演義》那樣的經典,但海量文化速食中,也要有正餐、大餐,最終才能迎來我們自己的文藝盛宴。
這位元專家說,網路文藝高度活躍,已成為中國文藝發展的新增量。社會各界的關注形成合力,正推動網路文藝走向「黃金時代」。
2014年網路音樂作品《小蘋果》一夜走紅,但《小蘋果》被上億人傳唱,得來絕非朝夕之功。其代表著網路文藝產業鏈巨大的活力和潛力。
創作並演唱《小蘋果》的「筷子兄弟」是一個複合型的網路文藝組合,導演蕭央和音樂人王太利自編、自導、自演,兼顧音樂創作、演唱等。這其實就是產業鏈的一個縮影。
在推出《小蘋果》前,「筷子兄弟」已經在網上火了五六年,2011年因為在大型自媒體視頻網站優酷上發布影視作品《父親》而走紅,他們又先後創作了《老男孩》微電影系列,流行歌曲《小蘋果》其實是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的宣傳曲。
「文化娛樂產業依託『互聯網+』正在形成複合型的商業模式,通過原創內容、硬體技術研發、多元娛樂樣式以及網路傳播推廣,最終將形成一個海量的網路文藝平台。」投資孵化《老男孩之猛龍過江》的優酷土豆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古永鏘說。如今優酷土豆的聯合平台,有6億多網路視頻用戶。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向雲駒說,網路文藝打通線上線下的文藝空間、打通文藝與各行各業的壁壘、打通文藝的各個產業鏈結,構成「互聯網+」的新型發展格局,帶來「數位革命」和「智慧文藝」。
一條屬於「網生代」的產業鏈環環相扣,已初具雛形。
不過,專家和業內人士也發現,一方面「網路文學影視化、網遊化、舞台劇化、衍生產品化」已成大趨勢,動輒吸引十億、百億元融資,但同時,留得下、記得住,為受眾津津樂道的作品仍不多見。
根據知名網路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盜墓筆記》第一季今年7月上線,5分鐘播放請求達到1.6億次,一度造成網站癱瘓。但就作品內容來說,觀眾褒貶不一。
同樣在今年,熱門網路小說《鬼吹燈》被拆分成多個版權拍成《九層妖塔》、《尋龍訣》等影片。已公映的《九層妖塔》遭網友猛烈「吐糟」,一些網站打分極低。
運營起點、創世等網路文學平台的閱文集團執行長吳文輝對裹挾著巨大金錢利益的「網路版權改編熱」(IP熱)表示擔憂。
他說,目前市場幾乎把存量版權買空,一些網路寫手的作品尚未誕生,就被排隊預購,造成價格高企。這既是產業鏈活力的體現,但也讓人焦慮,這些文藝作品問世後,能否滿足讀者和觀眾的期待。
「版權熱」隨著產業鏈傳導到網路影視、遊戲、舞台劇等各環節,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今年相繼成立影業公司,開展新一輪投融資,一些「快進快出」的熱錢隨之跟風。
「現在聽到最多的是『買買買,拍拍拍』!」在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禮上一些科幻迷擔憂,中國著名科幻小說《三體》被改編成電影後品質會下降。更令他們擔心的是,在網路文藝創作中,言必稱「有錢」的怪相。
吳文輝認為,越在產業發展出現「井噴」時,越需要依靠行業和企業自律來加強規範。
「《琅琊榜》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講的是家國情懷,故事告訴我們,對自己的國家要有一片赤子之心,平時要做有風骨、心底坦蕩的人!」出生於1997年的網友「小小酥」看完古裝傳奇劇《琅琊榜》後對劇中展現的中華傳統禮儀仍念念不忘。
從《甄嬛傳》到《琅琊榜》,引發上億人次的網上討論,認為從互聯網脫胎而來的文藝作品,一樣製作精良、考據細緻。擔任這兩部作品傳統禮儀指導的中央戲劇學院副教授張曉龍說:「中國人先要懂得自己的文化,才能有自信」。
互聯網無遠弗屆,但無人能否認一個虛擬世界已經成為價值傳播的載體和平台。網路時代也是文化全球化的時代。
張頤武等專家說,在跨文化傳播中,中國要突顯自己的文化軟實力,一方面要傳播傳統經典,另一方面要讓世界感受、接受中國感性生動的網路文藝。這將是一個長期的貸款當日撥款過程。
前不久,已出版英文版的中國科幻小說《三體》獲得美國科幻大獎雨果獎,其英文電子書也在海外上線,受到讀者歡迎。由一對中國夫妻參與製作的網路真人秀節目《侶行》,真實記錄了中國人在「一帶一路」上向世界文化遺產致敬的全過程,受到海外主流媒體關注。同樣改編自網路插畫家熊頓的抗癌經歷,青春勵志電影《滾蛋吧!腫瘤君》將代表中國角逐明年的奧斯卡獎……
中國中國的網路文藝正在走出國門,有的已在海外產生積極影響。統計顯示,在東南亞地區,《盜墓筆記》《步步驚心》《甄嬛傳》等網路文藝作品受到多國「粉絲」追捧,有的已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最近受到中國觀眾歡迎的電視劇《琅琊榜》也直接輸出到韓國等地播出。
專家認為,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魅力,樹立良好形象」,網路文藝同樣是體現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獨特載體。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中國文藝的網際網路-黃金時代-既有精品-但也泥沙俱下-223600950.html
中國文藝的網際網路「黃金時代」既有精品,但也泥沙俱下
中國網路文藝的「黃金時代」正在到來。國慶長假結束後,改編自網路文學、富含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電視劇《琅琊榜》引發全民觀劇熱潮;去年,一支網路「神曲」《小蘋果》紅遍大江南北,在海外斬獲獎項;2011年,網路小說改編的電影《失戀33天》逆襲中國票房……
時下網路文學、網路音樂、網路劇、微電影、網路演出、網路動漫等新興文藝類型層出不窮,井噴式增長的背後,網路文藝產業鏈已初具雛下列銀行可核貸房屋信貸形。未來5-10年,網路文藝真能再續寫一個「黃金時代」?
「野蠻生長」,何時烹出文藝盛宴?
以製作電視劇《北平無戰事》而聞名業界的製片人侯鴻亮在20日開幕的北京電視節目秋季交易會上遭遇「甜蜜的煩惱」。過去1個多月,他製作的新劇網路播放量刷新紀錄,《偽裝者》網播量超30億次,《琅琊榜》網播量超60億次,業界合作邀約無數,踏破門檻……
「觀眾的收視習慣發生了巨大改變,特別是年輕人只在網上看劇,而且樂意付費,互聯網成為衛星電視以外的又一顆『新星』,給了我們新平台、新方向。」侯鴻亮說。
中國互聯網資訊中心公布最新統計,到2015年6月,中國線民總數達6.68億,網路文學用戶有2.85億,網路視頻用戶4.61億。
電視劇網播量排行榜是2014年才興起的概念,如今榜上有名者也不都是《琅琊榜》這樣收視與口碑俱佳的作品,也有一些因為鏡頭過於暴露、特效粗製濫造、改編未忠實原著等,而引發觀眾批評。
在網路影視作品的上游,是海量的網路文學創作。從1998年中國網路小說「第一人」蔡智恒推出《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算起,不到20年,中國網路文學創作數量井噴,這種起初只為消遣時間的速食式寫作和閱讀,既有精品,但也泥沙俱下。
中國作家協會網路文學專家馬季介紹,目前國內網站簽約及推薦作家約有200萬人,還有超過2000萬人是網上註冊但未簽約的,加上不定期在網上寫短文、發段子的,網路寫手可能超過5000萬人次。作品數量也同樣驚人,每年在網上更新的連載小說數量就達10萬多部。
穿越體、架空體、玄幻體、仙俠體
經過10多年積累,如今在大型文學網站上,「穿越體」、「架空體」、「玄幻體」、「仙俠體」層出不窮,加上衍生出的「同人誌」(愛好者續寫作品)構成巨大的版權庫存,令人歎為觀止。這當中不乏《悟空傳》、《新宋》、《誅仙》等在創作初期就膾炙人口的作品。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認為,不能倉促要求網路文學中能誕生出《紅樓夢》《三國演義》那樣的經典,但海量文化速食中,也要有正餐、大餐,最終才能迎來我們自己的文藝盛宴。
這位元專家說,網路文藝高度活躍,已成為中國文藝發展的新增量。社會各界的關注形成合力,正推動網路文藝走向「黃金時代」。
「網生代」產業鏈環環相扣 精品力作並不多見
2014年網路音樂作品《小蘋果》一夜走紅,但《小蘋果》被上億人傳唱,得來絕非朝夕之功。其代表著網路文藝產業鏈巨大的活力和潛力。
創作並演唱《小蘋果》的「筷子兄弟」是一個複合型的網路文藝組合,導演蕭央和音樂人王太利自編、自導、自演,兼顧音樂創作、演唱等。這其實就是產業鏈的一個縮影。
在推出《小蘋果》前,「筷子兄弟」已經在網上火了五六年,2011年因為在大型自媒體視頻網站優酷上發布影視作品《父親》而走紅,他們又先後創作了《老男孩》微電影系列,流行歌曲《小蘋果》其實是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的宣傳曲。
「文化娛樂產業依託『互聯網+』正在形成複合型的商業模式,通過原創內容、硬體技術研發、多元娛樂樣式以及網路傳播推廣,最終將形成一個海量的網路文藝平台。」投資孵化《老男孩之猛龍過江》的優酷土豆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古永鏘說。如今優酷土豆的聯合平台,有6億多網路視頻用戶。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向雲駒說,網路文藝打通線上線下的文藝空間、打通文藝與各行各業的壁壘、打通文藝的各個產業鏈結,構成「互聯網+」的新型發展格局,帶來「數位革命」和「智慧文藝」。
一條屬於「網生代」的產業鏈環環相扣,已初具雛形。
動輒吸引十億、百億元融資
不過,專家和業內人士也發現,一方面「網路文學影視化、網遊化、舞台劇化、衍生產品化」已成大趨勢,動輒吸引十億、百億元融資,但同時,留得下、記得住,為受眾津津樂道的作品仍不多見。
根據知名網路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盜墓筆記》第一季今年7月上線,5分鐘播放請求達到1.6億次,一度造成網站癱瘓。但就作品內容來說,觀眾褒貶不一。
同樣在今年,熱門網路小說《鬼吹燈》被拆分成多個版權拍成《九層妖塔》、《尋龍訣》等影片。已公映的《九層妖塔》遭網友猛烈「吐糟」,一些網站打分極低。
運營起點、創世等網路文學平台的閱文集團執行長吳文輝對裹挾著巨大金錢利益的「網路版權改編熱」(IP熱)表示擔憂。
他說,目前市場幾乎把存量版權買空,一些網路寫手的作品尚未誕生,就被排隊預購,造成價格高企。這既是產業鏈活力的體現,但也讓人焦慮,這些文藝作品問世後,能否滿足讀者和觀眾的期待。
買買買,拍拍拍!
「版權熱」隨著產業鏈傳導到網路影視、遊戲、舞台劇等各環節,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今年相繼成立影業公司,開展新一輪投融資,一些「快進快出」的熱錢隨之跟風。
「現在聽到最多的是『買買買,拍拍拍』!」在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禮上一些科幻迷擔憂,中國著名科幻小說《三體》被改編成電影後品質會下降。更令他們擔心的是,在網路文藝創作中,言必稱「有錢」的怪相。
吳文輝認為,越在產業發展出現「井噴」時,越需要依靠行業和企業自律來加強規範。
文藝2.0版,如何面向未來?
「《琅琊榜》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講的是家國情懷,故事告訴我們,對自己的國家要有一片赤子之心,平時要做有風骨、心底坦蕩的人!」出生於1997年的網友「小小酥」看完古裝傳奇劇《琅琊榜》後對劇中展現的中華傳統禮儀仍念念不忘。
從《甄嬛傳》到《琅琊榜》,引發上億人次的網上討論,認為從互聯網脫胎而來的文藝作品,一樣製作精良、考據細緻。擔任這兩部作品傳統禮儀指導的中央戲劇學院副教授張曉龍說:「中國人先要懂得自己的文化,才能有自信」。
互聯網無遠弗屆,但無人能否認一個虛擬世界已經成為價值傳播的載體和平台。網路時代也是文化全球化的時代。
張頤武等專家說,在跨文化傳播中,中國要突顯自己的文化軟實力,一方面要傳播傳統經典,另一方面要讓世界感受、接受中國感性生動的網路文藝。這將是一個長期的貸款當日撥款過程。
前不久,已出版英文版的中國科幻小說《三體》獲得美國科幻大獎雨果獎,其英文電子書也在海外上線,受到讀者歡迎。由一對中國夫妻參與製作的網路真人秀節目《侶行》,真實記錄了中國人在「一帶一路」上向世界文化遺產致敬的全過程,受到海外主流媒體關注。同樣改編自網路插畫家熊頓的抗癌經歷,青春勵志電影《滾蛋吧!腫瘤君》將代表中國角逐明年的奧斯卡獎……
中國中國的網路文藝正在走出國門,有的已在海外產生積極影響。統計顯示,在東南亞地區,《盜墓筆記》《步步驚心》《甄嬛傳》等網路文藝作品受到多國「粉絲」追捧,有的已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最近受到中國觀眾歡迎的電視劇《琅琊榜》也直接輸出到韓國等地播出。
專家認為,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魅力,樹立良好形象」,網路文藝同樣是體現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獨特載體。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中國文藝的網際網路-黃金時代-既有精品-但也泥沙俱下-223600950.html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